家人们,咱今儿个不聊明星八卦,不扯家长里短,就说说那能让普通家庭爹妈一夜白头的事儿——大学学费。这玩意儿现在涨得,比夏天的冰棍化得还快,哦不对,是比火箭蹿得还猛!
先说个扎心的数儿,十年前咱上大学,一年学费几千块,省省也就过去了;现在倒好,有的学校一年敢要十万零五千!您算算,四年下来光学费就四十多万,这还没算住宿费、书本费,更别提孩子在学校吃口热乎饭的钱。普通人家一年能攒两万就谢天谢地了,这数儿得攒十五年,合着孩子刚上大学,爹妈就得开始攒孙子的学费?
胡同口刘大爷说得在理:"这哪是上学,这是把十二年寒窗苦读,变成'看谁爹有钱'的比赛!"可不是嘛,以前说"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",现在得改成"学好数理化,不如家里有矿挖"。您猜湛江科技学院今年多惨?计划招七千新生,最后空了六千个学位,护理、园林专业冷得能冻上冰棍儿。招生老师半夜给考生打电话,刚报完学费数,那边"咔哒"就挂了——换我我也挂,这哪是报志愿,这是抢钱啊!
展开剩余70%更邪乎的是啥?有的学校搞"差别定价",热门专业坐地起价。计算机一年八万,临床医学十万,跟菜市场买菜似的,越抢手越加价。咱小时候选专业看兴趣,现在孩子选专业得先翻爹妈存折。就跟胡同里买自行车似的,本想买辆轻便的,一看价格,得,扛辆二手加重的凑合吧。
张大妈家大孙子今年考上本科,学费一年五万八,老两口急得直掉头发。孩子夜里躲被窝哭,说"要不我去打工吧"。这话听着多揪心!十二年的苦都吃了,最后栽在学费上。您知道吗?全国有五千个学生"入而不读",这数儿能装满咱胡同二十个院子!这些孩子不是不爱上学,是实在没办法,就跟馋烤鸭却只能啃烧饼似的,肚子能饱,心里憋屈啊。
有个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当天,跟爹妈去银行查存款,一家三口对着存折发呆。孩子爹说"要不爹再去工地上多扛几袋水泥",孩子妈抹着眼泪说"我去给人当保姆",孩子当场就说"我不读了"。这场景,搁谁看了不心疼?有人说"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啊",可助学贷款一年最多一万二,对于那些十万八万的学费来说,那就是杯水车薪,顶多算给大象拔了根毛。
最让人难受的是农村孩子。他们本来想靠读书"跳出农门",可学费一涨,这条路就窄得跟胡同里的门缝似的。以前胡同里出个大学生,全胡同都跟着高兴,街坊四邻凑钱送贺礼;现在呢?出个大学生,全家愁眉苦脸,跟要债似的。老祖宗讲究"耕读传家",意思是种地的也能读书,现在倒好,快成"富读传家"了。
您瞅瞅这涨幅,十年间老百姓工资涨了一倍多,大学学费却涨了三四倍!我那小卖部,十年前一瓶酱油三块,现在五块,涨得不算多;可学费呢?十年前一年五千,现在一年五万,翻了十倍!这哪是同步增长?这是骑着自行车追高铁,累死也追不上啊。
有家长跟我说,他儿子考上了个二本,学费一年五万,他算了笔账,四年学费加生活费,得小三十万,家里就一套老房子,总不能卖了吧?最后孩子去复读了,说"明年考个便宜点的"。您说这叫什么事儿?学校招不来学生,教室空着,老师闲着;孩子想上学,兜里没钱,只能眼巴巴瞅着。这不是双输吗?
老话儿说"再穷不能穷教育",可现在这架势,是"再富也怕教育贵"。普通家庭供个大学生,就跟背着个大包袱爬坡似的,一步一挪还怕摔着。教育不是奢侈品,不能谁有钱谁享用。学校涨学费可以,但得有个谱儿,得让普通家庭踮踮脚够得着,而不是跳起来也够不着。
您看那胡同墙上的涂鸦,"好好学习"四个字都快被雨水冲没了。可咱心里都清楚,这上学的门槛,不该是钱堆起来的;这十二年的苦读,也不该输给"谁爹有钱"。只要孩子肯学,就该让他有学上——这话,啥时候都不过时。
夜深了,胡同里的灯一盏盏灭了,可多少家长还在灯下算着学费账。希望这账别太难算,希望孩子们的梦,别被一张学费单惊醒。毕竟啊,咱国家的未来,靠的是所有孩子都能上学,而不是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能上学,您说对不?
发布于:河南省冠盈配资-股票10倍杠杆软件-在线炒股配资选择配资-股票加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